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,更沒有完美的
孩子,可是有些成人總是抓著孩子的“不完美”不放手。因為外部環境和機體內在發展制約因素,孩子有不良行為或者缺點,很多家長急于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或者缺點,在這個“糾正”——說教的過程中,身心俱疲而且總是事倍功半。很多時候是源于我們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,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是不理解孩子,不尊重孩子的表現。我們要幫助孩子改變,第一步就是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。
小班有個孩子,喜歡吃手,家長告訴老師說這是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形成的一種不良習慣,希望老師經常
教育并且制止不要讓他吃手。老師很努力地教育——說教(幼兒教育m.smTxjs.com)
,不讓他吃手,告訴他手上有細菌,吃了會肚子疼。一段時間過后,發現孩子的習慣絲毫沒有改變的痕跡。老師的“看護”更加厲害了,好像時時刻刻都在關注孩子的吃手行為,時時刻刻都在提醒孩子把手放下來。后來孩子形成了一種反應:看到老師,把手從嘴里拿出來,然后沖老師笑笑。我想孩子的這種笑也是想告訴老師:老師,我知道了,你不要說我了。這樣的師生關系很緊張,老師精神緊張,孩子也是焦慮萬分。有一次,我看到家長教育孩子,不讓吃手:“說過多少次了,不要把手放進嘴巴里,會生病的!”說著家長生氣地把孩子的手從嘴巴里打出來。結果孩子就站在那里大聲地哭了,委屈的淚水滑落臉龐。家長看到后束手無策。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,這種態度都是對孩子不良習慣的拒絕,不是接受的態度。這種說教方式折磨自己也折磨孩子。
說教不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。孩子吃手是不良行為習慣,老師的說教表面上是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習慣,其實是一遍遍地告訴孩子這是他的缺點,在老師的說教下,孩子的內心也會認為自己確實有吃手的不良習慣。老師的說教無形中是對孩子行為習慣的一種強化。老師的說教,就是在提醒孩子有不良習慣,這個不良習慣又怎么會改變呢?
我們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,不要總是說教強化孩子的缺點。要改變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孩子的缺點。教育無痕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教育方式。那么孩子的這種吃手行為應該怎么幫助孩子改變呢?只需要老師輕輕地幫孩子把手指從嘴巴里放下就可以了。孩子行為的改變也是需要時間的,不是說老師一次幫助后孩子的行為習慣就會發生變化的。
和家長溝通,不是
教師有正確的教育態度就可以了,老師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和家長溝通,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。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,把正確的教養方式和家長共同探討。家園共同幫助孩子改變不良行為習慣。
好的教育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,尊重孩子,理解孩子;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。